主从复制,是指将一台Redis服务器的数据,复制到其他的Redis服务器。前者称为主节点(Master),后者称为从节点(Slave);数据的复制是单向的,只能由主节点到从节点。 默认情况下,每台Redis服务器都是主节点;且一个主节点可以有多个从节点(或没有从节点),但一个从节点只能有一个主节点。
主节点默认配置就好,从节点配置:
进入redis从节点目录,编辑redis.windows.conf
将port修改为6380
将# slaveof <masterip> <masterport>改为
slaveof 127.0.0.1 6379
先启动主节点,再启动从节点,可以在从节点看到: connecting to 127.0.0.1 6379
从节点启动命令可以在cmd输入
redis-server.exe ./redis.windows.conf
哨兵的核心功能:在主从复制的基础上,哨兵引入了主节点的自动故障转移。
哨兵(sentinel):是一个分布式系统,用于对主从结构中的每台服务器进行监控,当出现故障时通过投票机制选择新的Master,并将所有Slave 连接到新的Master。所以整个运行哨兵的集群的数量不得少于3个节点。
监控:哨兵会不断地检查主节点和从节点是否运作正常。 自动故障转移:当主节点不能正常工作时,哨兵会开始自动故障转移操作,它会将失效主节点的其中一个从节点升级为新的主节点,并让其他从节点改为复制新的主节点。 通知(提醒):哨兵可以将故障转移的结果发送给客户端。
哨兵结构由两部分组成,哨兵节点和数据节点
哨兵节点:哨兵系统由一个或多个哨兵节点组成,哨兵节点是特殊的 redis 节点,不存储数据。
数据节点:主节点和从节点都是数据节点。
哨兵的启动依赖于主从模式,所以须把主从模式安装好的情况下再去做哨兵模式,所有节点上都需要部署哨兵模式,哨兵模式会监控所有的Redis 工作节点是否正常,当Master 出现问题的时候,因为其他节点与主节点失去联系,因此会投票,投票过半就认为这个 Master 的确出现问题,然后会通知哨兵间,然后从Slaves中选取一个作为新的 Master。
需要特别注意的是:客观下线是主节点才有的概念;如果从节点和哨兵节点发生故障,被哨兵主观下线后,不会再有后续的客观下线和故障转移操作。
首先从机的redis.windows.conf配置都差不多,就多一个从机也可以读写的配置
conf# 从机是否只能读 默认是yes slave-read-only no
复制三个新的redis目录,添加文件 sentinel.conf 每台哨兵的myid不能相同
java# 哨兵sentinel实例运行的端口 默认26379
port 26380
# 保护模式
protected-mode no
# 本地ip
bind 127.0.0.1
# 哨兵监听的主服务器 后面的1表示主机挂掉以后进行投票,只需要2票就可以从机变主机
sentinel myid 9c65a6f7aad9e2419a6abce1ce56ff28cb81df31
# 设置主机的密码(无密码可以省略)
# sentinel auth-pass mymaster 35xintu
# 设置未得到主机响应时间,此处代表5秒未响应视为宕机
# 这里配置的是主机端口
sentinel monitor mymaster 127.0.0.1 6380 2
# 设置等待主机活动时间,此处代表15秒主机未活动,则重新选举主机
sentinel down-after-milliseconds mymaster 5000
# 设置重新选举主机后,同一时间同步数据的从机数量,此处代表重新选举主机后,每次2台从机同步主机数据,直到所有从机同步结束
sentinel failover-timeout mymaster 15000
按照这样的配置,将三个目录都配置好,修改端口即可 启动哨兵
redis-server.exe sentinel.conf --sentinel
yml
redis:
host: localhost
sentinel:
master: mymaster
nodes: localhost:26380,localhost:26381,localhost:26382
集群,即 Redis Cluster, 是Redis 3. 0开始引入的分布式存储方案。 集群由多个节点(Node) 组成,Redis 的数据分布在这些节点中。 集群中的节点分为主节点和从节点;只有主节点负责读写请求和集群信息的维护;从节点只进行主节点数据和状态信息的复制。
数据分区:数据分区(或称数据分片) 是集群最核心的功能。
集群将数据分散到多个节点,一方面突破了 Redis 单机内存大小的限制,存储容量大大增加;另一方面每个主节点都可以对外提供读服务和写服务,大大提高了集群的响应能力。 Redis 单机内存大小受限问题,在介绍持久化和主从复制时都有提及;例如,如果单机内存太大,bgsave 和 bgrewriteaof的 fork 操作可能导致主进程阻塞,主从环境下主机切换时可能导致从节点长时间无法提供服务,全量复制阶段主节点的复制缓冲区可能溢出。
高可用:集群支持主从复制和主节点的自动故障转移(与哨兵类似) ;当任一节点发生故障时,集群仍然可以对外提供服务。
Redis集群引入了哈希槽的概念
Redis集群有 16384 个哈希槽( 编号0-16383)
集群的每个节点负责一部分哈希槽
每个Key 通过 CRC16 校验后对16384取余来决定放置哪个哈希槽,通过这个值,去找到对应的插槽所对应的节点,然后直接自动跳转到这个对应的节点上进行存取操作
本文作者:Weee
本文链接:
版权声明: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别声明外,均采用 BY-NC-SA 许可协议。转载请注明出处!